第二十章明朝的改土归流(第1/3页)
作品:《大明,朕要日不落》商税,并不只是商业税,而是指工商业税;</p>
大明建朝以来,茶,盐之类高价值的商品采购,运输,销售都要有许可证,也就是要有茶引和盐引;</p>
盐税本来就重,运输成本又高,到了明朝末期,甚至达到了盐商不走私就没办法获利的地步;</p>
魏忠贤要加税,自然不可能只逮着一只羊来薅毛;</p>
他首先下手的就是加工业税,织造,造船,造纸,采矿等等,</p>
然后是各种牙行(中介),典当,赌坊,商号,客栈....总之市面上能见到的行行业业他都没放过,</p>
这么一弄,自然搞得老百姓怨声载道,</p>
以前经营得好好的,也不用交什么税,这突然一下子要交了,换作谁谁也会不爽;</p>
这个时候,骆思恭的皇家时报就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p>
加征商税的细则刚刚一推出来,京城的商人们便开始了解到了,</p>
哪个行业要交稿,该交多少,茶馆里的说书人念着报纸,说得那可是一清二楚,官差上门来收钱,那肯定是胡弄不了人了;</p>
明朝税率虽低,但是为什么后期国库却如此空虚呢?主要就是税收不上来;</p>
农业税因为土地兼并而每年变少,其它的税收呢也是很难收,农民的负担却没有减少,但是收的税都到地方**里去了;</p>
地方**官员也很聪明,他们自然不会去动那些官员所代表的商人们的利益,巧列名目加的税,最终只会落到农民的头上,</p>
反正这些**也不知道上面的指令是什么,总之什么都是朝庭要干的,</p>
更何况是给农民加苛捐杂税,皇帝再冤也得把锅给背了;</p>
这一次不一样了,皇上是要加税,但是加的都是商人的税,而且提前就广而告之了,</p>
农民们对此喜闻乐见——反正收的都是那些商人的,</p>
官员们开始急了,特别是东林党人,因为他们代表的就是江南的资产阶级的利益,</p>
魏忠贤动了他们的奶酪,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喷子们哪里能忍?</p>
于是大家疯狂地上奏,弹劾魏忠贤,只不过开启了屏蔽模式的朱由校倒是落了个耳根清静;</p>
魏忠贤也试探性地把几个弹劾自己的事情汇报给朱由校听,朱由校听完了直接回了一句:“朕知道了!你看着办就好了!”</p>
这下好了,朝庭几乎成了魏忠贤的一言堂,</p>
秋后算帐的时候到了,凡是弹劾自己的,该抓的抓,该杀的杀,</p>
魏忠贤闹得可欢了,整个朝堂的官员顿时人人自危,</p>
东林党人们不断相互抱团取暖的同时,和喷子们执不同政见的官员,开始有些人选择了站队;</p>
魏党虽说是阉党,但是他的背后就是皇上,要是他一直能这样受皇上恩宠,倒也可以大显身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