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皇家渔业公司(第1/3页)
作品:《大明,朕要日不落》解除海禁,自然是贸易与渔业双重的解除,</p>
在此之前,朝庭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解除之后,自然就开始重视起关税的收入了,</p>
这个解除,其实还是有一个限制,就是不许与扶桑通商,否则就会被安以通倭的罪名,相当于通敌叛国罪;</p>
朱由校不想自己去弄个海商,这个时候的海商其实已经暗中发展得很发达,他们钻政策的空子,</p>
有利可图的情况下,什么办法都敢想,不让建双桅以上的海船,那个造超大的单桅大船,</p>
谁都知道把明朝的铁器,茶叶,瓷器运到海外去卖就能赚回不少白银;</p>
朱由校不想跟他们去恶性竞争,虽然别人肯定竞争不过他,只不过觉得没意思。</p>
不让商人们看到一些利益,他们就不会走出去,把先进的东西引进来,包括白银,</p>
自己的系统吃掉不少白银,要是没有海外输入的白银,怕是大明的经济都可能会崩塌,</p>
他要做的只是赚大头,让商人们去当中间商赚差价去,一包泡面他们要能在海外卖出一千两白银也算他们的本事!</p>
他盯上的是海洋渔业,</p>
明朝的海洋渔业并不发达,因为打渔的网是麻制的,所以必须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否则渔网就会因腐蚀而烂掉,</p>
而保鲜技术不过关,还有,运输的局限,使得海洋捕捞停留于一些近海小渔船撒网捕捞,和沿岸靠潮汐捕捞等原始的阶段;</p>
即然要开了海禁,朱由校自然不会忘了海洋渔业,</p>
这个时候的海产并没有经过过度捕捞,所以特别的丰富,根本就不需要什么远洋捕捞,近海随便捞捞就能满舱而归;</p>
但是,要想在京城吃上海鲜,还有点难度,</p>
京城到津门走陆路要三百里地,走运河,也要近两百里,</p>
海鲜从捞上来直到靠津门的码头,再到京城,那最少都要一天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