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河道慈善会(第1/3页)

作品:《明末强国梦

崇祯五年三月十日,就在赵率教准备启程前往台湾时,朱万化带着他个私人班子来到了济南,由于秋香怀孕,陪他同行,兼做秘书处领班的是春香。</p>

随同他一同来到山东的还有章世照带领的一个工程组。章世照是朱万化的大舅哥,从修建金华、杭州的公路起就一直在负责公路工程。这次就是从台湾的公路工程中把他抽调来的。黄河河堤工期紧张,没有得力的管理可是不行。</p>

其实仔细琢磨这里就有升官之道了,你成天在领导面前转悠,领导对你了解了,知道你的长处,紧急时领导抓来就用,升官的机会就来了,呵呵,我可没有教你拍马屁哦!</p>

他还带来了第一批黄河专用船只,其中就有十艘武装船。这些武装船将成立一个黄河编队,归属第三师,因此第三师要尽快组建这个内河编队,配置人员军官,展开训练。</p>

他还带来了一批特别的炮弹,以前用过的,就是迫击炮、掷弹筒用的宣传弹,专门散发传单用。在乱民中招收劳工,必须有宣传手段。这种炮弹各个作战单位都有,但是这一次要大量使用,并且是特制的,所以他特意带上一批。</p>

从外观上看,这一批炮弹的弹体略微长了一点,这是因为它还有一个不同寻常的特别之处,它是用于试验的首批火箭增程弹。并且是试验失败的副产品,这就有点意思了。</p>

掷弹筒简单轻便,单兵就能使用,这是它的优点,但是它的缺点也很严重,就是射程很近,只有250米(半里地)。很多人就想,能不能打得远一点,这个意见别人没有办法解决,就反映到了朱万化这里。朱万化自然是有办法的,火箭增程炮弹在后世使用的很普遍,之所以朱万化此前没有采用这个技术是有原因的。</p>

头一个原因是,常规的武器弹药做好了已经是很超前的东西了,用不着搞得太复杂,能用是他的原则。第二个原因是在比较落后的技术条件下,火箭增程弹有一定的危险性,掌握不好,就会伤到自己。</p>

为什么有危险呢?这是因为炮弹中装的是火药,弹壳是导热良导体,高温容易引爆火药,而火箭增程就是在炮弹的尾部装填液态燃烧剂,让炮弹的尾部喷火。</p>

炮弹在空气中高速飞行使弹体的温度已经很高了,尾部再加温,这就相当于把火药放在铁锅里下面架火烧,弹头中的火药就要自燃引爆,没有达到射程的炮弹突然爆炸就容易伤到自己人。因此,这是个冒险的事情。</p>

朱万化善于凑合,但是不愿意冒险。经过试验还真如同他估计的那样,炮弹出膛后火箭点燃,半空中飞行的炮弹就爆炸了。</p>

解决的办法到也简单,就是在火药与弹体间增加隔热层,这个隔热层要求跟高:要隔热、要防火、要防止火药渗透、要轻薄、要抗震动,要求太高了!在后世很方便,隔热材料也很多,但是朱万化做不到,原因就是没有那些五花八门的化工产品,找不到廉价的原料,所以这个试验就放弃了,失败而终。</p>

但是一个副产品出来了,宣传弹里面装的是传单,不是火药,火箭增程弹就可以用了,终于没有白干,有了一点收获。</p>

经过试验,火箭部分在最多装药的情况下可以打到三公里,就是六里远,所谓最多装药的限制,就是不要把纸做的传单烧糊了。不同的装药量可以控制射程。火箭燃料是石蜡加火药的混合物,炮弹一打出去,高温就让它成了液态,总装药不多,燃烧五六秒就够了。用注射的办法(火箭燃料是油膏状态),发射之前按射程装药。</p>

这样一来,小小的掷弹筒可以打六里远,用掷弹筒发射宣传弹就有了极大的优势,这次正好用上。</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