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河道慈善会(第2/3页)
作品:《明末强国梦》募捐修黄河河堤的消息已经在中华日报上发布,山东、河南、台湾、辽宁四省已经开始募捐。朱家带头认捐,朱大典认捐五万两白银,朱万化认捐四万两,其余朱家四兄弟每人认捐二万两。孙元化父子认捐八千两,王元雅等一干官员也都认捐几两到数百两,然后是朱家的大小工厂商铺也纷纷认捐,这些认捐名单都通过中华日报出大红榜公布。</p>
中国是儒家文化的国度,佛教信徒遍天下,百姓都怀有慈善之心,有不少这四省之外的士绅富人看到了中华日报,通过邮政信件向中华日报报社询问他们如何把善款寄到相关机构,以实现他们向善的愿望。</p>
这个情况让朱家父子始料不及,不过,熟悉各种运作方式的朱万化很快就想出了办法。</p>
找来后世有关慈善机构的资料,稍加整理,划出重点,由春香带着秘书班子连夜整理,一份慈善会的资料就出来了。那些中资料有很多简体字,春香经常整理资料已经很熟悉了。但是这些后世的资料仅限于春香一人查看誊写,这是严格的保密原则。</p>
秘书处还有四名女性成员,两名是朱家下人有文化的子女,俗称家生子,另外两名是从女兵中选出的受过教育的士兵。这个秘书处是朱万化三个私人班子中可以接触最核心机密的单位,人员都是极可靠的,薪俸待遇也高。</p>
在封建社会之中也有一个副作用,外人会以为这些都是朱万化身边的女人,身份有些不清不白,这些事情还没法解释,正所谓越描越黑,所以朱万化从来也不解释这些。这样混沌着也有好处,就是外人没有敢打这些女人的主意的,都是花季的少女,少一些复杂的关系,有利于保密。到了非出嫁不可的年龄再说,有朱万化的地位,这些人是不愁嫁的。</p>
成立“中华河道慈善基金会”,简称“河道慈善会”,选一个知名士绅做会长,账目完全公开,定期在报纸上发布,大额捐款名单全部公布,账目细则随时可以查阅。在曙光银行设立专用捐款账号,户名“河道慈善”,全国各地,只要有曙光银行的城镇都可以把捐款存入该账号,中华日报将定期发布大额捐款名单。早期的河道捐款也全部打入了该账户。</p>
账目公开是杜绝贪污的重要措施,朱万化可不想在慈善事业中弄出贪污的丑闻来,后世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太多了。贪污慈善捐款不但罪大恶极,而且是道德败坏,为天下人所不容!</p>
后来经过朱家父子的游说,山东曲阜的桁圣公,大名鼎鼎的孔胤植(孔子65代孙)出任了中华河道慈善基金会的会长。没想到这位圣人之后,接任了会长后乐此不彼,原本打算请一个牌位放在那里,打个明星牌而已,可是这位亚圣人还当了真,从此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慈善事业之中。</p>
这也难怪,他满肚子的学问,终日无可事事,吃穿不愁,功名没有,事业也没有,正所谓闲的蛋疼。突然间得了这么个差事,又是行善又是扬名立万,一时间高兴得找不着北了,一个天大的馅饼砸在了他的头上。</p>
朱家也很高兴,永远不要担心他贪污,赚黑心钱,他自己的钱多的花不完,本人又是普天之下的道德楷模,做善事,得荣耀,光宗耀祖是他的毕生追求,他就是那种容不得半点暇渍之人。</p>
有了桁圣公这尊大佛可是不得了,短短一个月,河道慈善会收到的捐款竟然突破两百万两,这一次的河道修缮是用不了这么多钱的。为此河道慈善会在报纸上发表了一个声明:</p>
由于本次黄河河道的修缮时间急迫,工程仅限于紧要之处,因此今年的工程量不大,用款不多。但是,今后将继续施工,以求完善,给人们以安宁。除了黄河之外其他有灾害的河流也在慈善修缮工程的范围之中,并且河道慈善会也会参与突发的灾祸救援。并且再次申明河道慈善会账目公开的原则。</p>
同时河道慈善会宣布,八月初一将在洛阳白马寺做隆重法事,为认捐的行善之人祈福,届时全部认捐善人的名单将在白马寺由僧人誊写,法会期间供奉于佛寺大殿。</p>
这一下更不得了了,又推起了一波认捐的狂潮,中华河道慈善基金会的账户很快就突破了五百万两。</p>
四省的河道募捐机构也都成立起来,在朱家的带动之下,河南山东的士绅、工商界人士也都跟进认捐。为此山东、河南两省还在各府县较大的城镇组织艺人募捐义演,官府衙门、重要路口设置募捐箱,一时间河道慈善会搞得红红火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