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河道慈善会(第3/3页)

作品:《明末强国梦

朝廷的大佬们都是目瞪口呆,惊叹朱家敛财有道,五百万两白银是什么概念?崇祯年间全国的农业税、商业税一年收入的总和才不过两百多万两!这五百万两比大明朝廷两年的正常收入还多!大明真的不穷,民间财富多的很,就看你有没有办法!</p>

......</p>

有了钱,而且是善款,朱万化可不敢怠慢了,各种工作紧锣密鼓的干了起来。</p>

首先要成立一个管理工程的机构,朝廷有个河道衙门,但是,在这关键的时刻,工期如此紧张,朱万化可是不敢用他们,放在平时,以朱万化的秉性还是尽量将就,照顾朝廷的脸面。但是现在不行,这关系着数十万黎民百姓的生死,关系着捐款人的善良期盼,将就不得。</p>

于是“黄河河堤修缮工程管理处”就成立了,由章世照做总掌柜。有了这个得力助手,朱万化轻松了不少。</p>

河堤的勘测,在朱万化还在台湾时这边已经在朱大典的主持下开始做了,现在已经勘测了一半。章世照立即接手这个工作,继续加派人手,按照黄河沿岸的地图,展开全面勘测,并且要求勘测数据全部标注在地图上。</p>

为了安全,由第三师抽调一个排,跟随勘测人员。同时督促黄河舰艇编队,加速组建,十天之内要派出首批武装船只。现在这个内河编队已经有10艘新的黄河专用武装船,还有原来的十艘炮艇,原有的炮艇在这一区段上大部分地段都可以行驶,前提是有熟悉河道之人,它的火力强,依旧保留。</p>

作为工程的主要物资,在济南建立了专用的粮库,存放台湾运来的粮食,建立账目,有专人保管,武警部队守卫。</p>

就剩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最难办的问题了,这就是人力。好在朱万武就在山东,他现在也是为了整编部队忙得团团转,目前正在灵山卫(青岛)。朱万化到达济南还没有见到他,朱万化到达当天就用电报通知他速回济南,接受新的任务。</p>

现在已经进入了农忙季节,工程的劳动力就指望聚集在山西的乱民了。既然打这个主意,首要的就是宣传手段,要让乱民知道:到了黄河边,参加河堤工程,就有饭吃,就能活下去。乱民中的底层民众识字的少之又少,基本都是文盲,散发宣传单他们不认识,看不懂,怎么办?还是老办法——画连环画,就像小人书那样的东西。</p>

用几幅连环图画表达出一个意思,就是:向南走(黄河在山西的南边),黄河边,修河堤,有饭吃,要求是文盲一看就懂。</p>

朱万化要求用十幅之内的图画表达这个意思,任务就交给了中华日报报社,并且在朱全柱的参谋处找两个善于绘画之人,带着任务,快马前往威海,中华日报报社就在威海,报社有专门的板画艺人,由报社设计印刷装订成册,运到济南,这些画册将装载到宣传弹中打出去。</p>

三月十二日,朱万武回到济南,朱家父子三人加上章世照就关在书房里,连夜商议河堤工程和这次到山西的特殊军事行动。</p>

---第224章完---</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