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媚月娇花邀笛步(第2/3页)

作品:《仙路烟尘

虽然和爹爹那样说,可这时醒言心里想的可不是去私塾。这塾课读了这么多年,该看的经史子集差不多也都看了,诗书礼乐之类的也什么都能搭上点边儿;自己缺这几堂塾课也没啥关系,反正自个儿也没敢指望在这诗书上能混得出什么衣食。对!现在当务之急,便是得赶快再找得一份零工,否则自个儿以后的饭食都成问题。</p>

今年醒言已经是个十六岁的小伙子了;按照穷人家孩子早当家的说法,他早算是半个大人了,实在不敢再腆颜赖在家中吃白食。</p>

看刘掌柜那番嘴脸,这稻香楼显然没指望了;该去哪儿呢?少年一时间犯了踌躇。</p>

“对了!俺咋把刚才那老人家送的东西给忘了呢。”</p>

正没些个主张的醒言,忽然想及刚才那老丈赠笛赠书的情节,心说自己还没拿这笛儿试试音呢。少年便赶紧走到一僻静处,又把那笛子从怀里掏出来,准备试着吹奏一番。</p>

说来也怪,这手中的玉笛“神雪”,不仅模样清爽不俗,材质恐怕也有些特异。按理说,一般玉石琢成的笛子,入手沉重,并不宜长时间举在那儿吹奏;并且那石性坚硬,不似竹材那般清韧,因此以玉石为材料做成的笛子,吹出的音往往没有竹笛那般灵脆悠扬。</p>

因此,虽说这世间并不乏玉笛,但基本上都只是有钱人家拿来装幌子:要么挂上一条绢丝缨珞,再打上一只红檀木架,当菩萨一样供在书房中作为装饰——此谓“花瓶”之用;要么便有那些个风流子弟,寻常会友之时笛不离手,拿着傍身,平添几分骚雅,正与那“秋扇”异曲同工。总而言之,这所谓的“玉笛”,其实便是根空心石棍;江湖侠客或能趁手,乐工实是吹不大得的。</p>

而这玉笛“神雪”,怪就怪在这里:入手虽非轻若鸿毛,但比那寻常竹笛却也重不了几分;兼且吹奏起来,其音婉转悠扬,与竹笛相比却也是不遑多让。</p>

“着实要谢谢那位老丈!我张醒言终于有笛子啦!”</p>

少年差点便要热泪盈眶!</p>

难怪醒言这般激动。在那季家私塾之中,也有“礼乐”课程;这最为普通不过的竹笛,便是塾中用来教授子弟识谱的入门乐器。可即使那寻常的竹笛也费不了几钱,家境穷困的醒言却还是负担不起。对于张家来说,这银钱要不是用在衣食之上,便可称得上是罪过。</p>

因此每逢这时,少年便会去山上截下一段竹管,然后自己用刀按规格间距剜上孔洞。只是虽然这笛子制法简单,但那竹竿却并非豆腐,像他这样剜刻,要想在竹管上面凿出个象模像样的圆洞来,却也实非易事。往往,少年最后剜就的洞孔,不圆不方,或七边,或六角,八个孔洞八般模样,委实不规整。因此,少年这自制笛儿的音乐效果可想而知;低音或还能勉强凑趣,可高音就实在是声容惨淡、不忍卒听……</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div>

兴奋中的少年,便又翻开那本曲谱《水龍吟》。只是,这次他却有些失望。这本薄薄的曲谱书中,用那工尺符号记述的笛谱,委实是出人意料匪夷所思——这“水龍吟”多用羽音,变徵之外复又变徵,实在是……</p>

“不是人吹的!”</p>

醒言评价道。</p>

等兴奋劲儿过去,这找工作的问题重又摆到了面前。只是,这次醒言却没像开始那般六神无主、毫无头绪——很快,他脑海中便是灵光一闪,叫道:</p>

“有了去处也!”</p>

醒言正在为这生计踌躇之时,却瞥见手中的笛儿“神雪”,心下顿时有了主意。</p>

原来,少年猛可间记起在前几天,打那饶州城最大的妓坊“花月楼”前经过,无意间瞧见花月楼门口的照壁上,贴着一张大红的揭帖,上面说“诚聘笛师”云云。那时醒言也只是路过无聊瞧了个新鲜,当时并不觉得和自己有丝毫关系。此刻既然自己丢了稻香楼的饭碗,又蒙高人垂青送了根笛子,便是另当别论了;醒言再想起这则帖子,顿时便从事不关己,变成了雪中送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