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千年后的运河(第1/3页)

作品:《三国之帝国崛起

嬴啸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再说什么,但是对于安息这边的工作还是做的很足的。刘晔和张颌的忠诚不是问题,况且他们想造反的话,现在根本不具备这个条件,相信他们会配合好去统管安息之地。</p>

安息现在是一个大泥潭,他的关键就在于两河流域,两河流域兴旺则安息兴旺,两河流域凋零则安息之地凋零。为了稳固安息之地,嬴啸也花费了不少的力气。对罗**贸易也悄然发生了改变,几乎是一色的奢侈品贸易。</p>

奢侈品相对需求量小,价格高,可以腾出大量的船只来拉粮食,从海上运到安息各港口,在由陆路向腹地输送。现在的安息经历了战争,很多地方缺乏粮食,本来这里就不盛产粮食,战争破坏之后,更显的缺乏无比。</p>

还好秦国的商业脉络已经在整个安息发展了起来,民生粮食这个问题,商人们就解决了,不用这些地方官来操心了,只要均输司来人管理就是了。对于商业,大秦是一边鼓励一边打压的,这是个非常奇怪的现象。</p>

鼓励商业,这是国策,很早以前嬴啸就在执行这一点,而鼓励商业的结果就是帝国商业兴旺,税务也多,让国家的收入得到了相当大的增长。而打压,不是打压商业,只是打压商人的身份,商人重利,追逐利益固然没有错,但是绝不能让整个社会气息变成追逐利益的风气。现在好不容易引导的人们有礼节,知荣誉,凝聚了民族向心力,绝不能因为一时疏忽而前功尽弃。</p>

或许说追逐利益之风会让嬴啸前期的努力前功尽弃是不一定的事情,可是防患于未然,不能出一点问题。</p>

现在情况还是比较麻烦的,安息刚刚被占领,反抗没有断绝过。两河流域那边也不是很稳当,罗马人虎视眈眈的,明着没有做什么,可是暗地中的行动却是不断。在两河,大秦谍报司的人和罗马人的间谍也是不断的交锋,总的来说,还是秦国占据优势。</p>

因为有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便利,大量的物资从中原已经天竺三郡拉了过来,用以恢复两河地区的元气。因为随着那无尽的帆船来的,不仅仅是货物,还有人,在两河富饶的土地上,不断的新的村庄兴建,也不断的有村庄被烧毁。</p>

在两河流域,盗匪众多,这些人大多是当初的溃兵,在这个战火丛生的地方,当盗匪确实是个很好的选择。这下也让张颌头痛不已,这些人都是来无影去无踪,自己派遣军队过去的时候,他们已经连影子都不见了。</p>

这些人就是这样,对方人少了就一口吃掉,对方人多了,根本不打,直接就失踪了。张颌现在相当的头大,有这些盗匪的存在,两河的恢复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虽然奴隶迁徙没有丝毫停滞,可普通人都不愿意来了,谁都不愿意去这个朝不保夕的地方。</p>

剿匪,被张颌放到了与防备罗马人同样的高度上。可这些盗匪比他们还了解地形,又根本不和军队正面作战,让张颌一时没有太好的办法。只有将部队分散开,像梳子一样梳理一遍,可惜这些盗匪就好像野草,梳理一遍没有了,转头又出现了,把个张颌弄的是没有办法。</p>

最后还是刘晔的办法起了效果,这个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招降。刘晔凭借他天才的言辞与能力,说服了大大小小数十个盗匪头目,这些人转身一变,愿意当兵的编入本地的预备军,不愿意当兵的给予土地,让他们成为自由民。</p>

有了这些人的关系眼线做内应,两河之地的盗匪才慢慢的被抑制住。匪患,这是到处都有的,只要不超过的太过了,军队是不会管的,地方官府自然会处理这些事情。</p>

长安之中,嬴啸却已经在谋划下一步了,现在他和郭嘉就在一起商量对策。</p>

“奉孝,这个办法能否奏效?朕很担心,八成是不行的。”</p>

郭嘉思考了一下:“陛下,这个计划确实是不成的。罗马不同与其他国家,他们也是以农业为主的,想在经济上拖垮他们是不可能的,最多是给予他们一定的动乱,但是却无法触动他们的根本。”</p>

嬴啸叹气,这也确实如此,他已经让糜竺下令停止了和罗马人的一些贸易了。以往的粮食贸易是为了让罗马人和安息人打的更激烈一点,中原和罗马有多么遥远?粮食贸易根本就是赔钱,可是为了国策嬴啸前面在执行这些,可是损失了不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