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投靠(第2/3页)
作品:《战斗在甲午年》光绪望着珍妃,笑着说了一声。</p>
听得珍妃又喜又臊,不但脸儿红了,小耳朵红了,眼睛里都含满了水儿。</p>
“启禀皇上,翁尚书,李学士求见。”</p>
一个老太监低眉顺眼的轻声禀告。</p>
“宣!”</p>
光绪微微一愣,想着上午不是才见了么,这都要到夜黑了,又有什么新变故?</p>
“启奏皇上,宋庆和依克唐阿来电,倭副统领的齐字练军和援朝军,上午联手歼灭了一队倭夷骑兵,三十余骑无一逃脱。”</p>
李鸿藻一脸喜色的奏报着。</p>
按说这点战功,根本不值得李鸿藻和翁同龢这么急忙忙的联袂进宫请见,只是两人都敏锐的看到了这封电报后面,隐藏着的更深的东西。</p>
这些年来,朝廷为了制衡北洋势力,在国库空虚的情况下,翁同龢掌握的户部,依然从手缝里挤银子,大力的培养非北洋的军力,尤其是旗人的军力。</p>
因为全国的旗兵,绿营,都已经烂到根子了,所以到了现在,在直隶和东北龙兴之地,也不过是练出了四支像样一点的练军。</p>
依克唐阿的靖边军,左宝贵的奉军,倭恒额的齐字军,丰升阿的吉林练军。</p>
结果只一趟**之行,就被北洋诸军联手坑死了丰升阿,左宝贵。</p>
之后吉林练军残部划归倭恒额,奉军则被隶属北洋的聂桂林,何长缨联手肢解侵吞。</p>
可以说消息传回国内,简直是满朝震惊。</p>
现在借着和东洋开战,李鸿章终于眼看就要倒台了。</p>
就连宋庆,也审时度势的选择了归顺。</p>
然而等李鸿章滚蛋之后,北洋水陆诸军怎么妥善处理,却成了摆在众人面前的一个难题。</p>
皇上对十年前主动率兵增援台湾,抗击法兰西舰队的聂士成,被誉为大清第一炮台的守将罗荣光,还有三战三捷——现在应该是四战四捷——的何长缨,都非常看重。</p>
尤其这个何长缨,皇上甚至有着当他未来的头号大将,来重点培养的想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