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投靠(第3/3页)
作品:《战斗在甲午年》而这一切,前面有两个很难绕过去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不完美解决,皇上根本就不会大用他何长缨。</p>
第一是何长缨出自北洋,其次是他还是李鸿章的肥西老乡。</p>
本来这事儿只能先放着,解决之道似乎还没有任何头绪,不过今天援朝军居然和齐字军主动联军,让这两位大佬看到了破局的契机。</p>
要知道北洋有史以来,除非上面的明确命令,不算上次的奉军和援朝军联军伏击洞仙岭,何曾有一次下面的军队和别系的军队主动联军。</p>
这是不是说明何长缨这个小滑头也慢慢看清了形势,想脱离北洋,投靠朝廷?</p>
翁同龢的心里面那是一个爽啊。</p>
——你李鸿章不是能耐么?想让何长缨当你大儿子的左膀右臂,你们李家继续把持北洋。</p>
现在老夫就要把你北洋的新兴将星拉进皇上的阵营,老家伙你一定会被气个半死吧?</p>
哈哈,辛辛苦苦一番计量,结果却给皇上做了嫁衣裳!</p>
“哦,不错,不错,旗开得胜;这个何长缨不负朕的重望。”</p>
光绪听了李鸿藻的奏报,微笑的点点头,有些迷茫的望着自己的这两个心腹老臣。</p>
他有些不明白相对于数万大军,这歼敌三十余骑,为什么要让这两个军机,总理衙门大臣,亲自来跑这一趟?</p>
对于自己的这个学生,翁同龢显然要比李鸿藻了解的更多,于是翁同龢就似乎很无意的点拨道:</p>
“皇上,这是从津门总督衙门转呈的电报;这次援朝军和齐字练军主动联军,积极主动的配合着寻求战机,实属难能可贵啊!”</p>
“电报——”</p>
翁同龢的话儿还没说完,光绪的眼睛就亮了起来,这时他才听懂老师话里的含义——何长缨要脱离北洋,投靠朝廷?</p>
这可真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有了这员虎将,自己这一朝在未来的数十年里,就算有了一个震慑边夷的定海神针了!</p>
光绪兴奋接过李鸿藻毕恭毕敬的呈上来的电报,仔细看了起来。</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