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2章朕更放心(第1/3页)

作品:《大唐马王爷

第942章 朕更放心</p>

贞观二十年八月,天气渐渐凉爽。</p>

己巳这天,西州和庭州巧夺白袍城、控制了天山上庭州水源的消息传到了长安,龙心大悦。</p>

阿史那欲谷意欲占据的白袍城地带,正是乙吡咄陆部境内两大河流的生发之地。其中一条河正是东面的伊犁河,此河上溯一千二百里之后、在天山东部的山顶湖地带发源。</p>

另一条河是碎叶河,在伊犁河西边四百八十里,此河出自于热海,而热海里的水九成也是来自于天山,其中最大的源流,就在白袍城南三十里处,也是出自于山顶湖。</p>

这么一看,白袍城的地理位置到底有多重要也就不言自明了。此城虽然只能容兵五百,却直接控制了在葱岭以西的乙吡咄陆部两条最大河流的源头。</p>

白袍城,堪比一座折冲军府!再说,即使把一座折冲上府安置在乙毗咄陆部的王城——碎叶城的边上,都不一定能让阿史那欲谷这么痛痒难耐。</p>

对于一个以游牧为业的部落,水、草之重要不须多说。阿史那欲谷内心中的不悦,大约与大唐皇帝心中的喜悦一般的厚重。</p>

西州大都督高峻,只带了天山牧六名护卫队、庭州及谷东守捉杂凑起来的七八十人,便铲除了乙吡咄陆部偷偷楔入进天山来、筑城立足的一颗钉子,投入之小、收获之大,再一次让大唐皇帝吃惊非小。</p>

皇帝得知高峻的这次行动,只是他巡视庭州田地城牧草场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与乙吡咄陆部发生的军事行动也是临机起意。但是不得不说, 意义太大了。</p>

后续, 阿史那欲谷没有任何的反应,暗气暗憋了。</p>

一则说明他先前跑到天山顶部的筑城行为就不怎么正大光明,二则说明乙吡咄陆部的旱情也真到了不能忍受的地步,三则……那是他一定知道:与西州高峻比划, 以前在乙吡咄陆部的腹地他都占不到便宜, 跑到西州、庭州夹空的天山山顶湖来,他更不行。还真不如落个好态度, 以求白袍城在水源的控制和分配上不要太苛刻, 多少的分给乙吡咄陆部一杯羹。</p>

至此,最先报出旱情的西州, 又最先让皇帝陛下把心放在了肚子里了。</p>

自古以来, 马,一直与华夏这片土地的安危和兴盛息息相关,来自西方、北方、东方的游牧夷狄, 自春秋时代便是各朝各代的肘腋之患。没有马,何以御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