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1章以象为媒(第1/3页)

作品:《大唐马王爷

第1141章 以象为媒</p>

动一位国公级人物的决定,连皇帝都不可能轻松做出,大唐的异姓国公们别看性情各异,但那是功勋卓著的一个群体,老资格。</p>

这个世道,最为迷人的是人,最猜不透的是人心。</p>

自从高峻上来之后,李士勣就这么一直窝在了兵部侍郎的位置上,正四品上阶的品阶与国公之爵真不相称。</p>

至于他到底在哪一点惹到了皇帝陛下不爽,高峻也猜不出来。</p>

但有一点,李士勣还没有到侯君集杀身、抄家的那个地步。再退好几步说,他也没有像唐俭那样,一提出辞呈便获得准许、让其回家怡养。</p>

如果这个建议由高峻冒然提出来,就显得高峻有些锋芒毕露了,弄不好还会强化皇帝或太子的某种感觉——这个年轻人在排除异已。</p>

因为同样的原因,郭孝恪到长安来更合适,高峻也不敢轻易提出。</p>

一山不容二虎,高峻知道,只要自己在尚书令的位置上一天,英国公李士勣一天也不会对自己推心置腹。</p>

李士勣还没有老迈到雄心尽泯的时候呢。</p>

如果李士勣表面上老实,高峻任何排斥对方的做法都不明智。</p>

而与卫国公李靖,两人在没有外人的时候几乎无话不谈,李靖对于英国公李士勣的看法,与高峻大同小异。</p>

李靖曾说,“英国公算得上是战场上的一只猛虎, 也热衷于官场和权势, 但私心恰恰是英国公的弱点,对他目光的局限几乎无可避免。”</p>

看看他那几处数都数不清地亩的田庄就知道了。</p>

不得不说,卫国公李靖的判断很准确,私欲一旦占了上风, 则鱼会上钩、兽会入阱, 多么聪明的人也会进退失据。</p>

最近高审行的表现就大不如前,手法没变, 变的是昭然若揭的功利性。细想, 这便是利令智昏的道理吧。</p>

卫国公还猜测说,皇帝自上次患了痛风之疾, 卧病于床之后, 对英国公的态度便已趋冷,可能原因就出在那个阶段。</p>

不过,李靖说, 陛下一直让英国公不当不正地这么吊着,应该是还有些舍不得这个人,还在作最后观察……另外还有一点,</p>

高峻问,“是哪一点呢?”</p>

卫国公说,“因为有你执掌着中枢,陛下确信, 你一定能压服得住英国公,所以他才不急。”</p>

“可是晚辈还想着让英国公去丰州出任都督呢,只是觉着这话不能由我来提出。”</p>

李靖说,这件事你真不便提,不过, 如果李士勣能够乖乖赴任、而没有什么怨言的话,也就说明他已经没什么野心了。</p>

高峻说, “恰恰相反,如果真像国公所说的, 李士勣愉快地赴任,那他才算得上是个对手。”</p>

国公问, “为何这么判断?”</p>

高峻说,“李士勣由高丽前线回来,我与他在殿阶上的第一面便掀了他一个跟头, 想来国公已经知道他当时的表现了吧?可接下来呢?他不是该怎么玩还怎么玩。”</p>

高峻决定不提这件事。</p>

……</p>

上次去温泉宫议政, 皇帝陛下看起来根本就是身体好得很,一点都不像有必要休养的样子。</p>

高峻的两只眼睛以外、好像又看到了他不能确定的东西——皇帝躲在幕后锤炼太子的执政能力不假, 但一定还有另外的考量。</p>

李士勣最近表现的很主动,他还与鸿胪卿高审行到大慈恩寺去了一次。</p>

他以兵部侍郎的身份询问戒日国来的和尚,请罗尔娑婆讲一讲戒日国的山川地势、风土人情、关隘城廊、军事配署。</p>

高审行则暗地里、不知怎么对刘青萍进行了鼓励,让她产生出要骑一骑那头大象的想法。然后,鸿胪卿再轻描淡写地说,“这不算什么了不得的大事,让本官去说。”</p>

鸿胪卿亲自去和玄藏住持通融,并立刻获得了准许。</p>

有象仆牵出它来,再将年轻的道净小心地送到象背上去,然后他们出现在大慈恩寺主殿前面的广场上。</p>

没有谁可以随随便便骑这头圣物。</p>

女长老骑大象,年轻的女长老骑大象,已不年轻的鸿胪卿、亲自看年轻的女长老、骑戒日国来的唯一一头大象,百年一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