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9章太极殿问心(第1/3页)

作品:《大唐马王爷

第1249章 太极殿问心</p>

但厉某招认,这次他多了个心眼。</p>

原来的时候,内侍每次只是手握重金来找厉某索药,但他总能给厉某留出涉身事外的余地、使厉某有个清白。</p>

这次,内侍即便亲自动手也不能尽善,明摆着不是什么利索差事,弄不好还将有躲不开的麻烦。</p>

这种事厉某从来不做。</p>

但厉某也惹不起内侍身后的人,这可真是两难之选。他想,乞丐必然得罪了什么权贵,至于非要让乞丐死到同州来,用意大不了是嫁祸。</p>

“死在同州”很要命,限制了厉某大部分的可选手段,因为严格的宵禁和严格的夜间巡查,必然使乞丐之死很快暴露。</p>

厉某不能引火烧身,亦不能得罪权贵,但他有最拿手的技艺,可以令乞丐假死十日后苏醒过来。</p>

只要骗乞丐喝过他的药,人将很快陷入假死,周身僵硬,心跳降至每刻一到两次,因而身子发凉,如蛇委冬。</p>

非得十天之后,药力经此人肾水、缓慢滤集、排出后,人才会苏醒。</p>

而十天的功夫,什么嫁祸也早该告一段落了。</p>

乞丐不是什么重要人物, 官府不会因一个乞丐之死而大动干戈。</p>

事后谁会在乎这个乞丐呢!大概早被拖出去埋掉了。</p>

到时, 厉某便可暗暗盯住,再扒他出来,那么自己身上也不必沾到什么命案。</p>

赶的巧的话,兴许不必厉某费事, 乞丐自己就爬起来跑掉了。</p>

只是, 厉某想的再万全,却未想到此事涉及到了金徽皇帝, 而此人凡事都不喜欢按常理出招。</p>

晋王看到, 皇帝在听到这些时,脸色突然难看之极!</p>

李治脑袋嗡的一下, 觉得耳内不住地鸣响, 他什么都听不真切了。</p>

好在刘德威已经停下来不说,也不能再说下去了,他在看皇帝的意思。</p>

刘德威是刑部重吏、位高势重, 这次又是奉诏查案,他只要皇帝想要的、最真实的结果。只要是涉案之人,没有刘德威不能拘、调、询问的,东宫内侍也不多什么。</p>

好在皇帝没有催促刘德威再说下去,半晌,才吩咐道,“刘大人, 且将涉案之内侍、厉某羁押起来,后面的你不必说了。”</p>

以金徽皇帝的头脑,只须对刘德威的话略作分析,再看看晋王的反应便不难猜到,送入翠微宫之毒、送入大理寺狱的药出自哪里、谁人之手, 是谁一直在晋王、和厉某之间牵钱搭桥。</p>

皇帝与乞丐,因为一个茶坊主的一念, 而一死一生。</p>

所有往事一涌而出,汹涌澎湃着、充斥到金徽皇帝的头脑里来。</p>

他面色冷峻地凝视着晋王, 令李治局促不安。</p>

皇帝这位表面上已经十分如贴的兄弟,晋王殿下, 这段时间以来变得中规中矩,他默默的由太子、退身为一位亲王,忠实执行着皇帝的每一项决定, 遇事先想着皇帝的意图。</p>

但他从未主动向皇帝说起过这个东宫内侍, 以及历次的毒药来自于何人。</p>

而且就在十日前,晋王居然又利用了这个东宫内侍, 将其视为完成隐秘事项的必选之人。</p>

刘德威小心问道,“陛下,不知对此案如何断判?”</p>

皇帝内心急剧翻涌,他只能让刘德威停止案情回禀。赵国公和江夏王两位老臣,对翠微宫的事一直不甚了了,如果皇帝再问下去,两人注定火冒三丈。</p>

皇帝摆摆手,“刘大人不要讲了,这些日子你已够劳乏,歇息去吧。朕累了,我们都散。”</p>

出来时,赵国公问刘德威,“刘大人,还有些什么后续案情呢?”</p>

刘德威躬身道,“国公,下官所知已全都讲了,看样子,陛下是要御审,我们拭目以待吧。”</p>

褚遂良全程陪着刑部尚书刘德威,从同州一直到长安,丁三介和厉某的供述,他都听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