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厦门撤兵(第2/3页)
作品:《太平血》李廷钰面色微变,冷冷的说道:“你是奉了总宪大人之命来查老夫的?”</p>
王资雨摇摇头道:“军门相差了,军门原本赋闲在家,是总宪大人上奏保举大人出山的,军门和总宪可谓是一荣共荣,一损俱损,何来查访一说?小可是奉了总宪大人之命,来帮军门的。那本账册已然毁去,军门可以放心,只是今后命人办事之时,还是该多加留心。”</p>
李廷钰闻言,面色稍缓,其实他久居厦门,熟悉风信,查看世上花木鱼虫的变化便知会有台风来袭,早早的便把钱粮等重要物资妥善收藏,并没有大批米粮被水淹损之事,那批米粮其实是和城内的小刀会做了交易,把他九十余岁的老母亲和最小的孙子给赎了出来。</p>
李廷钰眼下的确有些投鼠忌器,其实以他手下的兵力和他的兵法韬略,围攻一个小小的厦门会要七十多天那么久吗?显然不会,李廷钰是担心强攻之下,小刀会恶向胆边生加害自己家人,并做出烈火焚城之举,厦门毕竟是他的老家。其实历朝历代委任官员,大都是本籍贯的官员不能在籍为官的,但李廷钰是个特例,福建海面上便以他的威望最高,也最知兵,咸丰手下能征善战的将官匮乏,不得已才夺情命他提督福建兵马,但清廷也没想到会出现厦门被人袭占的局面,李廷钰统兵收复顾念亲情乡情自然有些缚手缚脚。</p>
王资雨一早便看破李廷钰有资敌的举动,只是王懿德想到李廷钰是他举荐,便让王资雨将此事按下,否则举荐李廷钰的王懿德也会不好过。</p>
李廷钰沉吟道:“俊升到底是何意,还请快说。”</p>
王资雨笑道:“其实此事易尔,虽然陆路军门把厦门围了个水泄不通,但相信军门之前也放开海路让这批贼寇离开,可惜这伙贼寇便是不走,厦门便不能安然无恙的收复,是么?”</p>
李廷钰轻叹道:“这事你也知道了?”</p>
王资雨道:“厦门英人领事巴夏礼之前曾给总宪大人照会,说他可以安排海船送走厦门的叛军,厦门便可安然回到官军手中。其实这件事明眼人一看便知有蹊跷,厦门被官军包围,英人领事馆在城外,英人是如何同城内贼寇联络的呢?如此推想便知,其后有军门的影子,军门也想送走贼寇,尽早安然无恙的收复厦门。”</p>
李廷钰点点头不再说话,王资雨接着说道:“只是城内的贼寇不肯搭洋人的船去南洋,他们当中有海外归来之人,也知道洋人没安好心,搭他们去南洋却是卖身做苦力去的,因此便赖在厦门不走,让军门一番苦心安排付诸流水。”</p>
李廷钰阴沉着脸还是不说话,王资雨又道:“但眼下长毛贼自己派了海船来接人,不是正好解了军门的难题么?军门大可顺水推舟,让他们接走便是。如此既避免厦门毁于兵火,又能保全大人手下水师无损,可谓是一举数得,其实总宪大人命小可来,便是帮着大人办好此事,尽量把事情做得干净些。”</p>
李廷钰松了口气道:“还是总宪大人所虑周详,那俊升觉着该如何做?”</p>
王资雨笑了笑低声道:“当中可请洋人周旋,与长毛船队的将官商议好,咱们该打的还是打一仗,只是水师船小炮钝,不及长毛炮船犀利,被长毛突入海口,从海上接走了城内贼寇。入城后再找些流氓乞丐杀之以为贼首献上,自然便能遮掩过去。”</p>
李廷钰喜道:“还请俊升替老夫细细筹谋一二。”王资雨笑道:“小可敢不从命?”</p>
当下王资雨细细的替李廷钰筹划起来,何人领兵,如何应对,如何与洋人交涉,如何安排都布置得一清二楚,李廷钰大喜之下,当即照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