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厦门撤兵(第3/3页)
作品:《太平血》旬日,太平军船队到达厦门外海,和福建水师巡船遭遇,双方开了几炮后,福建水师便退走。</p>
随后威妥玛到鼓浪屿英国领事馆找时任厦门领事的巴夏礼商议如何解决当前局势。1843年英国在厦门设立领事事务所,派纪里布任首任厦门领事,1844年阿礼国成为驻厦门第二任领事,他在鼓浪屿鹿礁顶建了一座办公楼,形成了英国在厦门的领事馆。随后巴夏礼接任,就一直在此处办公。</p>
到了领事馆内,威妥玛见到了巴夏礼,他的办公室内还坐了**人,当中一个长相很是奸险的中国人起身用中文自我介绍道:“在下王资雨,奉了军门大人之命前来接洽……”</p>
本来威妥玛还以为很棘手的事情,在王资雨出现后就忽然变得简单起来,威妥玛忠实履行了文翰的交待,在太平军和清军之间穿针引线,很快双方都达成了一项心照不宣的协定。</p>
第二天风和日丽,厦门外海炮声隆隆,太平军船队和清军船队还有岸边炮台联手演了一出大型的军事演习,双方动用了几乎所有的战船和火炮,打得那是惊天动地,海面上硝烟滚滚,最后清军船队不支退走,太平军船队顺利的到了厦门南端接走了城内的叛贼。</p>
虽然官军猛烈反扑,但无奈长毛贼船坚炮利,又有数千生力军布防岸边掩护,官军血战数日,只能逐走发逆,趁势收复了厦门。</p>
仗虽然打得惊天动地,但双方几乎没有人阵亡,除了几个清军和太平军被自己的火炮炸膛所伤之外,都没有什么损失。双方在一种默契之中完成了易城之举。</p>
刘丽川、黄德美、何滨等人撤出厦门之时,都是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们本想着这一次是难逃覆灭的命运了,却没想到西王如此大手笔,派了这么庞大的船队前来救援。当下众将把兵士撤走,连同城内愿意跟随太平军走的百姓、工匠、商户都搬家似的上了船。总计从厦门撤走起义兵卒一万二千余人,百姓、兵将家眷人等两万余人,能带走的银钱倒是没有拉下,粮食却是没有,因为厦门已经断粮了。</p>
撤退行动在清军眼皮子底下进行了五天,随后太平军船队开船北返,清军进入厦门城,开始杀良冒功,不肯走的百姓彻底后悔了,清军入城后,凡是外地逃难来的穷苦百姓一律杀之,足足杀了数千人才罢手,而李廷钰则如愿以偿的保全了家小。</p>
鼓浪屿巴夏礼的办公室内,透过玻璃窗户,看着太平军的船队开走,巴夏礼有些不甘心的说道:“文翰勋爵太过软弱了,白白放走了上万的劳工,这批人要是卖到南洋去,那会是一大笔可观的收益。”</p>
威妥玛喝了一口葡萄酒微微一笑说道:“勋爵已经做得很好了,上海那边马上要开始修建铁路,今后的收益才是更加可观的。”</p>
巴夏礼摇摇头说道:“先生,我总觉得扶植一个懦弱的满清**要比扶植一个强势的**更好,满清更加容易控制。”</p>
威妥玛也摇摇头,一字一句的道:“中国不是印度!”</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