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八章反复修改的方案(第2/3页)
作品:《明末超级强国》李毅:“这不是你的问题,我的问题的大些,太急功近利了。这样吧,在黄河边上王屋山,嵩山采石,顺黄河放下,既然开封以下砂石缺少,天气寒冷,把水泥桩的预制厂就放在马鞍山,制造出来的水泥桩,就由船运到工地。嗯,优先加固危险易决口的地段。”</p>
潘大复想想说道:“是,只是在水泥桩打下去,不能现浇筑,不能把这些水泥桩连接在一起!这强度会低好多!”</p>
李毅说道:“这个,等天气转暖,立刻开始现浇筑。”</p>
潘大复说道:“天气转暖,这黄河水必定暴涨,会把水泥桩整个淹没在水下,这后面的浇筑根本就没有办法进行。而等到下一次枯水期要到五到七月!”</p>
潘大复一说,李毅也想到中间的结症,他也在想,不能用现浇,那只能用预制的?但他现在心里没有底,听到黄河5-7月是枯水期,这不是正好?于是说道:“在桃花汛之前尽量把水泥桩打下去,然后,尽量把石料,水泥,钢筋,砂石准备好,等下次枯水期的时候,把两岸的堤坝都用水泥钢筋硬化。”</p>
潘大复想想说道:“也只好这样了。”</p>
李毅说完就挂了电话,他一边给水利部部长沟通,一边让飞艇停止运送钢筋水泥,一边让马鞍山的水泥厂扩产,开辟尽量大的场地,开始试制水泥桩。</p>
马鞍山也比较冷,大约只有2,3度,夜晚还有零下的。但马鞍山有1个其他的地方没有的优势,就是废热,炼钢的废热和水泥厂的废热。这些废热通过管道,可以让很大一片地方温度高上很多。试制了20多根水泥桩,检测之后,质量合格。</p>
潘大复水泥桩预制失败了,但在黄河水利模型上试验依旧进行着,李毅的方案很成功,到现在还没有出现纰漏。潘大复看了结果,但心里直打鼓,这施工的难度太大了,黄河的中下游的河面很宽大,所谓的束水冲砂,就是把下游的河道收窄,加深。</p>
这收窄的堤坝,大部分都在河中心,现在虽然是枯水季,但水流深的地方也是好几米深,几里路就是一个拐弯,没有大型机械,拉直几乎是不可能的。</p>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这是黄河的特征。凹岸水急,很容易把黄河大坝削切溃堤,而凸岸水缓容易沙土堆积,进一步压迫水流向凹岸。只有把凹岸固定住,把凸岸尽量取平,让河水带走沉积的泥沙才算治理好黄河。</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div>
飞艇运送来第一批水泥桩,这些水泥桩长10米,重达1.5吨,工人尽劲力气才把这些水泥桩卸黄河堤上。潘大复站在水泥桩边上看着这巨大的水泥桩,怎么栽到河堤上。</p>
潘大复很快就看见了自己认为是难题的栽水泥桩,在工程队手上根本就不是问题。只见他们在河堤上先挖出一个深洞,然后在洞口架起三角架,用铁葫芦把水泥桩竖起来,放进洞里。</p>
和竖电线杆不同的是,水泥桩上面还有两根绑的紧紧的木头。这两根粗大的木头,短的一头绑在平放的水泥桩上,一头绑上了三十根绳索,然后四五十人使劲往下拉,杠杆的力量使水泥桩以肉眼的速度快速下陷,一会儿就栽好一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