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0章渐顿之争(第2/3页)
作品:《混迹天涯》却说这慧能自幼父母伤亡,孤苦无依,一直靠卖柴为生。后来有一天无意间听到有人在吟诵《金刚经》,颇为感慨,于是便就来到弘忍禅师这儿求佛学,做了一名舂米僧。</p>
慧能不识字,也是听别的师兄弟议论起神秀的偈语,方才得了此语,之后便托人也将其写在了墙上。</p>
一众僧人看到这首偈语,无不惊愕,只觉得这慧能当真是“人不可貌相”!</p>
至于弘忍嘛,虽然亦是惊讶,但见一众僧人中已有人眼中露出杀气,害怕慧能被人暗害,故而便用鞋子擦掉了墙上的偈语,并评价慧能是“亦未见性”。</p>
不过第二天,弘忍禅师便就偷偷潜入了碓坊。</p>
当时慧能正在舂米,因为慧能身形瘦小,故而每次舂米时都会在腰上挂一块石头。弘忍禅师看到慧能这个模样,心中不禁感慨道道:求道之人,为了佛法竟然忘记身体,不就是应该像这般嘛?于是便问慧能说“米熟了吗?”</p>
惠能答说“米早就熟了,只等筛子。”</p>
弘忍没有说话,只是用拐杖在碓上敲了三下。</p>
惠能当即会意,于是夜半三更偷偷来到弘忍房中。</p>
弘忍传其衣钵,但又害怕有人加害,故而便让慧能速速离开,并亲自送其上船。还叮嘱其“逢怀则止,遇会则藏。”</p>
《六祖坛经》记载慧能“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也有说法是慧能隐遁了五年,后来出山在南方弘法,主张“顿悟”,创立“南宗”,世称禅宗六祖。</p>
至于神秀嘛,则在北方传扬佛法,主张“渐悟”,弘扬四祖道信的念佛禅达八十年之久,门人甚多,其中“入堂七十,味道三千”。</p>
《佛祖纲目》中对其的评价是:“神秀居东都,天下称两京法主,三帝门师,神龙二年二月入灭,谥大通。秀生于隋末,百有余岁,未尝自言,故人莫知其数。”</p>
可见二人皆是一代得道高僧。</p>
而且神秀对其师弟慧能的评价也是极高。</p>
《坛经》中就有记载,神秀曾有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法衣,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毋滞于此,可往曹溪参法。”</p>
一位大贤能在有生之年得遇另一位大贤,这本是二人之大幸,亦是世间之大幸。</p>
但是如此幸运之事,却被后世之人演变成了一场灾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