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小道消息(第2/3页)

作品:《安史攻略

“他虽警惕,到底被俺诈出,他是去联系西门家的!”</p>

华兴不置可否,问道:“何事?”</p>

“一个月前,高家得了消息,月底将会有一个辽东的马商经过本地,随行所带尽皆良马,不下二三十匹。”</p>

华兴喝了几口茶,听到此处,他已猜出了这曹争所说的事情是什么,想道:“良马二三十匹。如今市价,驽马、挽马一匹四五十贯,好点的一匹六十贯。二三十匹良马最少值钱九十贯一匹,折算银子合计两千六七百两。”</p>

“便是这批良马么?”</p>

“是!对了,还有,那陆乾说要在俺们找几个好汉,也许还没远走?说不定便藏在哪个里坊中!参军,你可以搜捕啊!”</p>

华兴心道:“高家会为了这两千多两银子作案?难道真有其事?”</p>

初想觉得不太可能,这案子算起来也是大案,只是那高家、西门家虽鱼肉乡里、纵横州县,可是会有这么大的胆子么?敢打劫辽东马商?下手盗劫值良马?但转念一想,还真没有准儿。</p>

记得翻看案卷时,前几年不就有桩案子,也是盗马,被劫的马匹价值三千多两银子,据说是一拨强人所为,至今尚未破案。他想道:“难道那桩案子也是高家勾结西门家做的?只是那案子的发生地点不在易州,而在易州北边的妫州。”</p>

他瞧了瞧杨咨,问道,“都头什么想法?”</p>

杨咨皱了皱眉:“参军!这应该和朝廷马政有关,朝廷现在不是要加强河西、西域的防务,而那里最需要的就是骑兵,骑兵最重要的补充马匹。”</p>

“马政?!”华兴喝茶思付。</p>

马政是历代朝廷对官用马匹的牧养﹑训练﹑使用和采购等的管理制度。大唐接周隋乱离之后,承天下征战之弊,鸠括残烬.仅得牝牡三千。高祖李渊驻守太原,伺机起兵时,痛感马匹的匮乏制约自己的力量。他为了达到**目的,甚至不惜失节辱国,向突厥称臣,许诺突厥兵随自己行动,随意抢劫珍宝子女,这才得到突厥提供的战马前后二千五百匹。唐朝建立后,发展马匹生产成为当务之急。全国府兵共有六十八万人,十人为一火,备六匹驮马,共计四十二万八千匹,加上皇室、文武官僚和各地驿传所需,估计六十万匹国马才能满足供应。</p>

只是关内马政实施困难:其一、使行政事务繁重,官员往往就轻避重,如令下户养马,不行验印,不行编审马户。其二、难以调和马政与民政的矛盾,在行马政之初,太仆寺官管马,府州县官管民,似乎各有所职。其实马为民牧,二职难分。太仆寺官责在马,地方官责在民。因民而困马政,为太仆寺官不容;因马而疲民,是地方官所不忍,双方难以调和。其三、民为马困,必然拒绝养马,派养马匹就遇到困难,于是,**把赤岸泽的三千匹隋马作为种马,迁到陇右地区从事繁殖,所以后来大唐不得不向北扩张来稳定马匹来源。</p>

“都头的意思是,他们想劫马卖给节度府?。”华兴道:“曹争,你先回去操练吧!”</p>

挥手示意曹争回去。</p>

“诺!小人告退。”曹争躬身退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