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涌起新局(第2/3页)
作品:《行走大宋》说话之人乃是王旦,字子明。于景德三年(1006年)拜相,监修《两朝国史》。</p>
“定国和子明多虑,这火器所耗银钱不若以往,皇城司已经所获这火器的药方。”官家说道。</p>
“这配方从何处所得?”马知节好奇地问道。</p>
“这是那边界所归的少年弄出的!”</p>
“可是那韩清?”王钦若问道。</p>
“正是他!”</p>
“这韩清现在可是在东京名声响亮啊!”王旦苦笑一声说道。“也不知弄个什么苑,让东京城的各个百姓都在谈论不已。”</p>
“是汴京影剧院!”王钦若说道:“这少年把京城里勾栏瓦舍一干艺人聚拢到一起,弄了一个拼凑的戏。”</p>
“王相公对这些勾栏瓦舍之事也有涉猎?”马知节略有些轻蔑的问道。</p>
“马相公谬言了!现在城里都是在争相谈论这影剧院,府里采买的奴婢婆子都在闲说,马相公有空多多关心民间事端吧,免得东京城里发生什么大事还懵然不知,那就太失职了!”</p>
“二位相公不必争执,朕今日让你们来是看看这火器,可不是听你们扳杠争执的。”官家有些不悦的说道。</p>
“禀官家,我观这火器需要点燃后方可显出威力,如若在攻城时候将此物抛高投放,可以对敌兵进行大范围杀伤,而且此物的声响可以惊扰敌骑兵的坐骑。如果按照官家所说的此物所耗银钱不多的话,可以大范围应用在军队中。”马知节朗声说道。</p>
“禀官家,刚才看过那钢弩和滑轮弓之后,现又有攻城略地的火器,而且全都出自那山中少年一人之手,此乃天佑大宋江山稳固。臣恭喜官家贺喜官家!”</p>
听到王钦若又是开始搬出祥瑞的那一套说法,马知节和王旦不禁都无奈的闭上了眼睛听官家发话。</p>
“甚好!甚好!”官家只是微笑着看那被炸毁的木板箱子说道。</p>
马车到了郊外一个叫做“又一清”的铺子前停下,韩清跳下马车喊道:“姚师傅,多日不见,生意可是兴隆?”</p>
“韩医证你怎么有功夫来这郊外啊?”刘大山和姚师傅正在门口忙活着,看到精钢马车过来便知道是韩清,忙不迭的上前打招呼。</p>
“我来时看看你们的生意怎样了?顺便问问我要打造的东西做好了没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