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锦衣卫的新用途(第3/3页)

作品:《大明,朕要日不落

也没有,骆思恭还是踏实肯干的,下面的汇报也没有错,</p>

那就是这个体制出了问题,</p>

砍掉了很多不重要的信息,锦衣卫的奏折送到朱由校这里,看着还是觉得烦,都是些什么屁大的事,真正的大案大事,一件没有!</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div>

那么,问题在哪里?</p>

朱由校很是认真地想了一番,如果骆思恭真的就那么不堪用,为什么史书上还赞扬他?</p>

再一想,他把那么多问题提上来又是为什么?</p>

因为没有标准,他怎么办也不是,所以只能向上请示,</p>

所以,要处理他这种琐事,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一个量化的标准,</p>

但凡是达到了这个标准,不用请示,自己可以决定怎么处置,处置的方法也说明白了,一就是一,二就是二,</p>

但是这还不够,朱由校又给了个指令,锦衣卫要多一个职责,那就是当地的所见所闻,要奏上来,前提是要有凭有据。</p>

这和言官的闻风见奏是完全不一样的,以往的文官启奏,那完全就是听风就是雨,这也是朱由校懒得看的原因。</p>

随便扯个蛋说哪里有祥瑞,你到底哪只眼看到了?或者有多少人证明看到了?</p>

完全没有,就在扯蛋,全是道听途说,</p>

再或者,随便说谁谁谁干了什么丧尽天良的事,结果也没个证据,</p>

这就跟后世的老人碰瓷一样的,甚至还更恶劣,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反正有人质疑也没有用,</p>

闻风见奏,听到点风声我就可以上奏了,听不到的我也可以捏造点东西搞你,反正不会有什么后果,谁叫你跟我执不同政见;</p>

一般的皇帝还真忍了,但是来自后世的朱由校能信这个?</p>

总之,他就觉得,自己可能就相当于后世的总经理信箱,什么鸡毛蒜皮的事都往里面吐糟,但是给出改善意见的却是没几个,</p>

甚至有些人只是因为对上级不满,就随便写了些瞎扯的东西往里塞,反正不会有什么后果;</p>

那么骆思恭,或者说锦衣卫的在朱由校眼中用处又在哪里?</p>

他想到的办法,是办报纸。</p>

</p>